“一杯茶的时间,就可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部件,集结全球产业链顶尖专家。”第三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前夕,中国中车集团一份资料形象地评价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。
以3家主机公司为龙头,400余家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融通发展,可解决80%以上配套产品和技术,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。
冬天的墨西哥蒙特雷风景旖旎,轻轨3号线上,一列“中国造”列车“安静、顺滑”穿城而过,成为城市一抹亮丽风景。
2019年,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成功拿下蒙特雷轻轨车辆订单。对环保有着极高要求的墨方提出,采用弹性车轮,且一年内交付。
弹性车轮是一种在轮箍和轮芯之间镶嵌橡胶的车轮,能有减振降噪效果,被称为列车“绿色跑鞋”。中车株机本打算采用轮,可当时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“停摆”,到货周期至少8个月。
弹性车轮核心技术长时间由国外供应商掌握。早在10年前,中车株机就有意识地开展进口设备国产化研究,并于2016年试制出首款弹性车轮。
试制成功只是第一步,装车验证才是关键一步。最初,试验数据一切正常的弹性车轮,在装车验证时轮箍与轮芯之间出现“打滑”现象,存在引发车辆脱轨的隐患。
中车株机技术团队结合多年研发经验,在橡胶蠕变性能、金属界面摩擦性能等方面,开出设计结构“优化药方”。九方装备改进产品设计方案,研发出一套低噪弹性车轮的试验测试方法及新设备,建成我国首台(套)自主化设计生产的滚动疲劳试验台。
首款国产弹性车轮终于成功研制,中车株机提前两个月交付首批车,得到墨方客户肯定,同时将成本、售后、检修等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目前,装载国产化弹性车轮的轻轨列车已在蒙特雷安全运营2年半,中车株机还将业务拓展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,为其定制铰接式轻轨列车,整体现代化改造地铁1号线。
“在‘链长’带动下,我们掌握关键核心技术,学习借鉴成熟管理经验,实现‘跟车出海’。”通过此次合作,九方装备总经理周后葵不由感慨。
中车株机副总经理徐海霞介绍,通过产业链融通发展,中车株机带动产业链突破一系列“卡脖子”难题,引领53家骨干企业成长为国家级“小巨人”。
智轨是以地面虚拟轨道为导向“跑在马路上的火车”。作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款跨界产品,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列车的印象,刷新了世界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认知。
“经过广泛筛选,最终湖南众连线束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我们的视野。”中车株洲所下属湖南中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智轨研发,公司物流采购部部长李晶介绍,众连线束深度介入智轨研发,在马来西亚古晋市氢能源智轨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2019年,智轨宜宾生产基地投产,众连线束紧跟其后,在宜宾成立子公司,实现零距离配套服务,解决当地供应链配套能力低问题。
与智轨同向而行,2015年成立的众连线束迅速壮大,成长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,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、地铁、轻轨、智轨以及汽车等多种交通设备,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。
“智轨带动链上100余家企业一起发展,共建新的智轨供应链生态圈。”湖南中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谢军说。
近年来,中国中车集团将高铁技术与管理创新性引入风电领域,推动高铁技术向风电产业平移,解决风电装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。
12月4日,福建海上风电场,历时近半年运营,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各项运行数据和发电指标正常,渐入佳境。
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今年7月并网发电,叶轮直径252米,单台机组每转一圈能发电34.2千瓦时,被称为“海上巨擎”,入选“2022年度十大国之重器”榜单,标志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再上新台阶,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1000多公里外的株洲,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海上风电技术研发部经理李华,正带领团队对“海上巨擎”核心动力的研发过程进行“复盘”。
“海上巨擎”核心动力是16兆瓦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。防止电流通过对轴承造成电腐蚀,是16兆瓦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研发最大的瓶颈,也是海上风电领域的世界难题。
“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,把通过的电流降低100倍,从0.1安每平方毫米降到0.001安每平方毫米,不会出现腐蚀。”李华说,通过与客户、供应商等产业链纵向之间,以及与中车内部轨道、工业驱动、新能源汽车驱动等领域横向之间的协同创新,成功解决中速超紧凑风电机组轴承电腐蚀等多项技术难题。
近年来,中车株洲电机与国内外知名风电整机厂商携手共进、共同成长,陆续研制成功100余款首发产品,协同攻克中速永磁发电技术、铝导体技术、直驱永磁分瓣式技术等多项难题。
2020年11月,在中车株机、中车株洲所、中车株洲电机三大龙头企业推动下,株洲挂牌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,创新“促进机构+行业协会+平台公司”运营模式,围绕绿色节能技术、智能化关键技术等七大共性技术开展研制攻关,目前攻克20余项“卡脖子”技术。